康熙時期青花瓷是中國瓷器史上絢爛奪目的一顆明珠,是整個清朝瓷器制作的集大成者。對于康熙瓷器的鑒賞與鑒定,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滴鯐r期技藝精湛,瓷器制作精良,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而瓷器的鑒定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嚴肅話題,尤其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文物收藏界藏污納垢,贗品盛行,文物鑒定變成了一項極為艱難的工作,因此,對于康熙時期瓷器進行鑒定鑒賞的探討就很有必要。
關鍵詞:康熙時期;瓷器;青花瓷;鑒賞;鑒定
在整個清朝漫長的二百多年的統治期間,社會相對比較安定,政治環境經濟環境都比較穩定,安逸的環境使得手工業有了一個長足的發展,這一時期產生了許多傳世瑰寶,清朝絢爛多姿的文物寶藏之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青花瓷器了。
而清朝康熙時期,由于康熙大帝的天資出眾,勤政愛民,文韜武略無所不長,康熙王朝空前昌盛,已成后世傳奇??滴醮蟮郯藲q繼位,14歲親政,在位期間,進行殺鰲拜、平三藩、一統臺灣、掃除邊疆戰亂等等一系列宏偉舉措,在他的統治之下,清朝國力達到了空前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有穩定的環境與心力去投入到各行各業的生產之中,手工業也得到了穩定發展,其中制瓷業也出現了空前繁盛的景象,尤其是青花瓷的制造技藝可以說是達到了巔峰狀態。在康熙時期,出現了許多青花瓷器的傳世佳作。清朝陳瀏在《陶雅》對康熙瓷器的評價極高,他認為“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熙為最”,這說明青花瓷早在清朝就已享有盛譽。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關于康熙時期的青花瓷的鑒賞與鑒定,進一步地了解康熙時期青花瓷的魅力。
1.康熙時期瓷器鑒賞
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制作水平與技藝都極為高超,瓷器造型各種各樣,數量種類都比較豐富。這一時期的瓷器既有便于把玩、細致精巧的小物件,又有壯美雄大、厚重大氣的瓷器大件兒,這一時期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優質器具,并且在制作工藝與造型特點上都體現出了康熙時期的蓬勃的時代精神。
康熙時期的青花瓷的選煉技法有了質的飛躍,最顯著的進步就是瓷器制作方法發生了改進。在康熙之前,瓷器冶煉大多采用水沉法,水沉法只是用水去對雜質加以淘漂,這種方法制造出的瓷器由于提純程度不高而導致胎體粗糙發灰,影響美觀。而康熙時期,工匠開始嘗試運用煅燒法來加工瓷器,這一方法可以對鈷料進行提純,這樣使得可以使瓷胎更加細膩。煅燒法的發明,使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器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康熙時期的瓷器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時期進行鑒賞和鑒定。在康熙早期,還一定程度上保留著明朝遺風,這時期的瓷器可以明顯看到存在著許多明末崇禎時期的影響下的特質。明朝崇禎皇帝雖然是一位亡國之君,但在他在位時期,國家的手工業也是比較興旺的,在那個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中,瓷器制造業居然獲得了較大的成就,尤其是青花瓷器的制作,水平也比較高超,對后世影響深遠,這實在是比較難得的。至康熙時期,依然可以明顯看到對于崇禎時期瓷器的傳承與發展。
1.1康熙早期瓷器鑒賞
在康熙早期,瓷器的胎體通常是比較厚重的,瓷器的釉質也比較肥厚,這一時期的瓷器胎色與明朝崇禎時期并未太大區別,多為灰白色或者白色,釉色常常白色中微微帶青,部分瓷器器口還有有一圈醬色釉。并且,由于這一時期的瓷器淘洗不徹底,從而導致含鐵量高,因此這一時期的瓷器足部還時常能夠發現“火石紅”的現象。另外,這一時期,民窯中所產瓷器還時常會出現由于胎體不純凈而出現的“菊花底”現象。這是這康熙早期瓷器比較明顯的特征。
1.2康熙中期瓷器鑒賞
到了康熙中期,瓷器就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據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所描述,此時的瓷器“土坯膩,質瑩薄”??滴踔衅诘拇善鞔商杂布氈?,質地如玉石般細膩,同時胎體光滑潤澤,胎色潔白純凈,釉色多為粉白與漿白兩種。由于生產技藝的提升,這一時期的瓷器,已經不見“火石紅”的蹤跡了。
1.3康熙晚期瓷器鑒賞
康熙晚期時,瓷器整體水平的變化,較之康熙中期的變化并不是很大,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對于釉色的改變。在這一時期制作的瓷器中,所用的釉色大多是亮青釉,也有部分青中泛白的釉色。并且,康熙晚期的瓷器有時候釉面會出現不平整的情況,但總體來看,釉質還是比較緊實的,制作工藝還是保持在一個比較高超的水準之上的。
2.康熙時期瓷器鑒定
文物收藏與鑒定并非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的。它是一項需要極度嚴謹與嚴肅的系統工作,需要參與其中的我們具有極強的實戰性與實效性。文物鑒定最首要的要求,就是我們能否明辨真偽,甄別新舊。
2.1當下收藏界瓷器鑒定現狀
但是在漫長的歷史傳承之中,文物的真假好壞的界限似乎早就已經不那么分明了,我們當今收藏界中,真品贗品泥沙俱下、真假混淆。有的一些應該作為傳世珍寶的文物,卻由于缺乏伯樂的發掘而被埋沒塵封于歷史的角落之中,他們巨大的價值沒有人了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部分珍寶已經淪為任人唾棄的廢品垃圾。而與此同時,就有一些假貨贗品,在經過各種途徑的包裝作偽之后,搖身一變就更改了身份,居然這樣就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堂而皇之地欺騙世人,恬不知恥地以次充好,接受著世人的頂禮膜拜。
在古玩界,近半個世紀以來,明清瓷器的異彩紛呈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瓷器的挖掘自萬歷落幕至康熙登場,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連續唱了幾十場。但是真正有價值的文物也就只有那么寥若晨星的幾件,它們大多都被掌握在財團大亨的手中,根本不為世人所知。那么,我們所看到的文物又是什么?當然是贗品!是假貨!那些號稱是大家、專家、大師、博物館的人員合謀為我們出演了一部妖魔橫行的“西游記”而已!你方唱罷我登場,魑魅魍魎肆意橫行,今天上演一部“三打白骨精”,明天再來一場“真假美猴王”,真假難辨,虛虛實實,多少文物熱愛者都倒在了這慢慢“求取真經”的漫漫長路上。
2.2康熙時期瓷器的具體鑒定方法
所以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用專業知識武裝自己,對真假瓷器進行仔細甄別,有專業知識在手,我們就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讓贗品假貨無所遁形。在瓷器鑒定時,我們可以著重觀察以下幾點蛛絲馬跡:
1.測重量。古玩界有句俗語“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行家一掂,就能看出重量對不對??滴鯐r期的瓷器的敦厚凝重,這是后世贗品無法比擬的,后世的仿品做工不會如真品那般精良,做出的贗品不是輕了就是重了,很容易就被行家發現,這些贗品根本無法精準模仿出康熙時期瓷器的重量,更何談模仿其敦厚凝重的氣質。
2.觀釉色。釉色也是青花瓷真假鑒定的關鍵細節。普通的仿品工藝粗糙,往往釉色不能做到像真品那樣質地細膩,并且顏色也無法與真品比肩,仿品的釉色往往質地稀松,顏色不正,不是過白就是發揮,模仿不出康熙瓷器那種溫潤晶瑩的白。尤其是在一些品質低劣的仿品上,經??梢钥吹揭恍┖诎吆邳c遍布其中,并且縮釉漏釉等現象也比較常見,這種劣質仿品是很容易鑒別的。另外,康熙時期的青花是比較難模仿的。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現代仿品的青花顏色都太過沉重,甚至會出現明顯的顏色不正現象,仿品往往比較泛紫,或者青花顏色發淡甚至有的青花顏色發黑,等等。
3.看胎體??滴鯐r期青花瓷器的胎體是后世贗品最難仿造的部分?,F代工藝的仿品,大多選用安徽祁門等地的土壤,這種土與不及康熙時期景德鎮的老土差距甚大。另外,加工手段也大為不同,康熙時期的加工古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現在很少有人愿意為之,造假者大多采用現代機械化加工手段去制作瓷胎。所以,現代贗品的胎體細膩度、光澤度都會超過康熙時期的瓷器,并且贗品制造時間尚短,存在剌手的問題,這也是我們辨別真偽的關鍵之處。
3.總結
縱觀這半個世紀以來,瓷器收藏早已變味兒。仔細看看,用心想想,這半個世界以來的文玩界,我們所說的收藏還是那個真正的收藏嗎?文玩界都只將收藏目光都聚焦在金錢之上,我國的文物瑰寶都由國內外的大亨所持有,甚至漸漸發展為財團操作的形式。這早已喪失了收藏的本真、意義。都說中國人最喜歡干的事兒就是:一邊挖掘、探索歷史,再一邊毀壞、掩蓋歷史。
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對我們的國家瑰寶加以保護,并且找到一把能夠作為金科玉律的標尺去將那些扭捏作態的假貨贗品加以摒棄封殺。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將其作為自己的責任,不去與那些所謂的偽收藏同流合污,去真正的切身做到保護文物,這是一項道阻且長的漫長道路,也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進行奉獻的一個終身事業。路漫漫系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